首页 > 高三语文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摇碎一湖金 (有删节)陈祖芬(1)平湖秋月这个所在...[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摇碎一湖金 (有删节)陈祖芬(1)平湖秋月这个所在...[高三][语文]

2021-12-21   答题:高三语文(屈老师)

【题目】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摇碎一湖金  (有删节)

陈祖芬

(1)平湖秋月这个所在,好似伸进西湖的一个楼台。楼台一角,一柱圆月灯,几株垂杨柳,柳丝掩映,月影婆婆。树们背光而立,依稀地幽幽发光,幽幽地依稀低语。湖边夜间的树,蒙上了月笼纱,就不是树林而是树雾,林深处便如云深处。我不由想起贾岛的“云深不知处”。独行的、结伴的人们步入云深处,便是林仙云仙。

(2)一轮画舫,灯光闪烁着徐徐开过,好像一座流动的亭台楼阁。又有扁舟摇来,船上载着一只油灯、三两游客和一轮明月。当然,船上本没有月,但是我想,那三两赏月人,一定把那月也邀到了船上,击节咏叹一夕千年的感觉。

(3)朦胧西湖在群山环抱中,拥着万千宠爱睡去。这一睡,就好像睡进了远古。

(4)杭州的“州”,原先是有三点水的,是“洲”。八千年前,杭州的先民已经生产独木舟。西湖里一叶叶扁舟,讲着悠远的、不尽的故事。西湖的水,本来就是千年诗词。西湖边的老房子里,索绕着太多的记忆,关于民国、明清、南宋和历朝历代的文化因子。

(5)湖对面的山上有城隍阁,有雷峰塔。灯光一起,一阁一塔,被金色的灯光簇拥着,如上天降落的镇湖之宝。金光融入湖水,化成摇动的碎金,一直摇向湖这边,擒碎一湖金。

(6)夜西湖美得让人心醉、让人心碎!

(7)泛舟至长桥,那拱起的上方,挂着一轮明月,似桥的托起,似月的小憩。是桥上月,是月下桥。是长桥月语,是月光桥曲。

(8)古人今人情寄明月,也许,月亮承载着千年音韵万民诗兴,承载着太多的不了情、家国情,所以就有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宁静和普度众生的胸襟。中国的月亮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月亮最重最大。

(9)美国景观设计专家帕西亚·强森感叹:很多人是从中国画知道中国的。到了杭州,才体会到,中国画是怎么来的了。

(10)西湖周边杭州市区有古树名木千九百二十三株。有一千四百二十年的银杏,有一千二百年的樟树,面对这些三百岁、五百岁、一千岁的古树,你都得恭恭敬敬地叫一声前辈!树们在空中依偎着搭成密密的树廊,高高的古树把人们带进未开垦的蛮荒。偶一抬头,常会产生幻觉:杨公堤对面密林深处或住着先民?现代和古代,只一堤之隔。

(11)而这边,杨公堤的天空,上了湛蓝水彩那么清丽,杨公堤那一道道木桥和一幢幢房子的木边,也清晰得好像是用尺子用笔一道道画出来的。

(12)杨公堤虫声鸟鸣,古道疏影。春日芳馨,秋日丰韵,夏日如锦,冬日如君。一年四季的魅力,都能叫人长叹息!

(13)西湖比树比花还丰富的,是诗文。

(14)杭州前“市长”白居易诗曰:“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杭州又一前“市长”苏东坡在杭州抒发情怀的诗更是有四百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清人《西湖水史》写道:“皎蟾当空,波光生艳,众山静绕,如百千美人临镜梳鬟,四季皆妙。”

(15)西湖是一部液体的书,有历史卷、文学卷、故事卷、神话卷、诗词卷、字画卷,说不尽的上下几千年的丰富和美丽。

(16)杭州诗书与园林荟萃,人文共山水一色。

(17)与西湖直接有关的文化名人至少有一百多,西湖畔若不出一百多名人,还真是辜负了这片山水。在湖边的一条街又一条街,都可以闻到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的气息和韵味。

(18)杭州的历史文化只有杭州的自然风景配得上,杭州的自然风景也只有杭州的历史文化配得上。

(19)杭州春有苏堤春晓,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仰望双峰插云,俯瞰花港观鱼,远听南屏晚钟,近享柳浪闻莺。更有六和观潮、白马凌空、海立天风、灵隐禅踪、古制飞峰、回龙春淙等等。真是美丽着西湖的美丽,承载着西湖的承载,也承载着今日西湖的光荣与梦想。

(20)西湖无处无典故,无处不景观。杭州半是山水半是城,半是景点半是人。

(21)梁山伯祝英台窗下共读,白娘子许仙雨中同行,佳话连连,美人频频。世人常说西湖很女性,但是西湖的美人缘不盖西湖的英雄气。岳飞于谦、张苍水,杭州堂堂三杰!人在岳庙,凭栏处,潇潇雨歌。抬头望,壮怀激烈!

(22)西湖人,喝着龙井,剥着莲蓬,论剑称雄,写着今日的西湖重.

(23)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五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会议光其指出西湖景观在十个多世纪的持续演变中,使“天人合一”的哲理日臻完善。

(24)西湖的优雅美丽,那种千丝万缕的脉络,延伸在湖边飘拂的垂柳中,流淌在晚霞烘托的扁舟旁,融会到深秋铺路的黄叶里。

(25) 明代狂客钟禧有诗曰:“万项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湖边为问山多少?每个峰头住一年。”

(26)而我想:湖边为问树多少?每棵树下待半天。

(27)至少,待在夜西湖的树下,看湖里闪亮起雷峰塔和城煌阁那金色的灯光。金光融入湖水,化成摇动的碎金,摇碎一湖金。湖也碎了,心也碎了。

1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文章第(2)段。

2第(14)段引用的诗文在内容上角度各异,请加以分析。

3“天人合一”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4结尾连用三个动词“碎",请对此进行赏析。

【答案】

1把画舫比作亭台楼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西湖晚景中船的宏丽。对月亮的比拟修辞,写赏月人把月亮邀请到了船上,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突出西湖晚景中月亮的美丽月人们对这种景象的陶醉之情,使人身临其境。

2白居易的诗中通过讲述作者因西湖没能抛下杭州离开侧面描写出了西湖的美,苏轼诗中把西湖比喻成西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西湖不论晴天还是雨天都很美丽。清人的诗中用了环境描写和比喻,描绘了夜晚西湖的美。

3杭州的诗书与园林相互影响,山水一色,西湖边孕育了很多文化名人。杭州的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相互衬托,有温柔的美人,也有豪放的民族英雄,有美丽的湖边美景,也有壮丽的山河。在西湖与杭州环境中长大的西湖人能屈能伸,深谙西湖精神。

4“碎”字与标题“摇碎一湖金”相呼应,点题。水面荡漾使灯光看上去像碎了一样,灯光又让湖面像碎了一样,看到这景色的人不免得失神陶醉其中,心也碎了。三个动词连用将这一过程生动地体现出来,同时强调突出西湖夜景的令人心动。引发读者深思,“碎”字将湖面的动静态化,使画面更有美感。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了解题目要求,明确考查手法,然后结合考查手法的特点从文本中找到相关内容加以分析即可,注意分析要全面、具体。“一轮画舫,灯光闪烁着徐徐开过,好像一座流动的亭台楼阁”句用“亭台楼阁”比喻“画舫”,突显画舫的宏伟;“那三两赏月人,一定把那月也邀 到了船上”句中“邀”字运用了比拟的手法,体现了月夜景色之美,人们陶醉其中。

2本题考查分析引用语段的内容和作用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引用部分的内容,注意结合使用的手法加以分析。本题比较引文的差异,可以从内容、手法等不同角度加以分析比较。由“未能抛得”“一半勾留”可知,白居易诗中写不舍抛下西湖,对西湖恋恋不舍,侧面写西湖的美;由“欲把西湖比西子”可知,苏东坡运用比喻的手法通过写西子的美写出了西湖无论晴雨冬春都美不胜收;由“皎蟾当空,波光生艳,众山静绕”“如百千美人临镜梳鬟”可知,清人的诗通过写皓月、波光、众山等环境和以镜喻湖的比喻来写西湖夜晚的静谧与美好。

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首先要理清文章结构,然后确定作答区域,依据题目要求加以作答即可。由原文“杭州诗书与园林荟萃,人文共山水一色。与西湖直接有关的文化名人至少有一百多,西湖畔若不出一百多名人,还真是辜负了这片山水”可知,“天人合一”在文中体现为杭州的诗书与园林相互影响,孕育了很多文化名人;由“杭州的历史文化只有杭州的自然风景配得上,杭州的自然风景也只有杭州的历史文化配得上”“西湖无处无典故,无处不景观。杭州半是山水半是城,半是景点半是人。梁山伯祝英台窗下共读,白娘子许仙雨中同行,佳话连连,美人频频。世人常说西湖很女性,但是西湖的美人缘不盖西湖的英雄气。岳飞于谦、张苍水,杭州堂堂三杰!人在岳庙,凭栏处,潇潇雨歌。抬头望,壮怀激烈!” 可知,“天人合一”在文中体现为杭州的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相互衬托,人美景胜;由“西湖人,喝着龙井,剥着莲蓬,论剑称雄,写着今日的西湖重”可知,“天人合一”在文中体现为西湖边长大的西湖人身上彰显着西湖精神。

4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赏析词语表达效果,可以从内容、手法、效果等方面加以分析,注意词语的丰富含义以及对标题、主题等所起的作用。结尾“摇碎一湖金”中动词“碎”的对象是“一湖金”,写出了湖水动荡下灯光的效果;“湖也碎了”中的“碎”写出了因灯光的出现而使湖看上去像碎的一样,化动为静;“心也碎了”中的“碎”写出了人因西湖的美而陶醉其中。内容上,三个动词连用写出了夜晚灯光下西湖的静谧与美丽;结构上,照应题目;手法上,化动为静,更加突出西湖夜晚的美;效果上,更具画面感,引人联想。

最新文章
话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