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二语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高二][语文]

2021-05-11   答题:高二语文(曹老师)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琨“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禳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

古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尔雅·释兽》说:“鸡三尺为鶤。”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古人称鸡为“德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文” “武”“勇”“仁”“信”,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的。

(摘编自《“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鸡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古代中国社会的特点有密切关系。

B. 李商隐《马嵬》的“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鸡人”,与本文的“鸡人”含义相同。

C. “鸡文化”对现代人也有一定影响,比如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

D. 鸡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而且鸡的很多优秀品质,是凤凰所不具备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既点了题,界定了论述范围,又统领了全文,条理清晰。

B. 文章引用资料详实生动有趣,充满文化气息,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C. 文章从鸡的命名、啼晨、励志、辟邪、吉祥,一直写到美德,层层递进。

D. 文章多方面论述了“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积极影响,“鸡”可称完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民间把鸡当辟邪物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的作品有记载。

B. 民间过年等不到鸡来,就画鸡贴门上,是由把鸡当辟邪物遗俗变化来的。

C. 公鸡啼鸣,谐音为“功名”;牡丹代表“富贵”,组合起来的年画吉祥。

D. “鸡文化”蕴藏着先民的情感和智慧,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强烈。

【答案】

1D

2D

3C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仔细分析。

D项,“鸡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说法错误,范围扩大,原文是“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D项把“古人”说成了“人们”;

故选D。

2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论据论证的分析掌握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料进行分析。

D项,“‘鸡’可称完美”,说法错误;原文提到“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

故选D;

3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民间把鸡当辟邪物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说法错误,原文中说,“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

B项,句子前面少了限制性前提,“王嘉认为”;

D项,“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强烈”错误,文中无据,与现实也不符合;

故选C。

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最新文章
话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