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一语文 > 古文阅读【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七年级][语文]

古文阅读【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七年级][语文]

2021-12-21   答题:初一语文(米老师)

【题目】古文阅读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 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______

(2)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

(3)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

(4)俟能讽诵乃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为一时之名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邑人奇之

B. 不能称前时之闻

C. 或以钱币乞之

D. 卒之为众人

3翻译下列句子。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4用∕线划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其 文 理 皆 有 可 观 者

5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答案】

1(1)以宾客之礼相待(2)消失(3)曾经(4)停止

2B

3(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能终身不忘。

4 理/  有/可

5仲永天资过人,但因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矣” ;司马迁幼时担心自己的记忆不如别人,于是勤奋学习,结果“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可见,一个人能否成才,天资不是决定因素,后天的学习才是关键。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注意“宾客”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礼相待

2例句“之”是助词,“的”。A句代词,仲永的才能;C句代词,仲永写的诗;D句调整音节。只有B句与例句一样。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此题翻译时要补出省略的成分。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围绕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来谈感悟、言之有理即可。

最新文章
话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