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一语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高一][语文]

2021-12-09   答题:高一语文(闫老师)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茵,校舍十分简朴,但是(   )。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参天,厅后匾额上的“水木清华”四字确是(   )。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我在这个地方_____。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历历可见,俯仰苍茫,引人深思。荷花池北岸上,可遥见一排高低起伏的土山,山上松柏茂盛,树下花草丛生,别有一番风致。土山的背后,缓缓地流动着一条小河,两岸微风拂柳,又是一方胜境。这一带景色宜人,是同学们常来读书游憩而(   )的去处……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更是(   ),招致莘莘学子的钦羡,使人不免心生神往,希冀也能漫步在这荷花池畔,沐朝霞,送夕阳,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终生都值得回味的一段读书时光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干二净  当之无愧  依依不舍  如雷贯耳

B. 一尘不染  无可厚非  依依不舍  振聋发聩

C. 一干二净  无可厚非  流连忘返  振聋发聩

D. 一尘不染  当之无愧  流连忘返  如雷贯耳

2下列在文中空白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消磨了不知多少黄昏

B. 不知消磨了多少黄昏

C. 不知多少黄昏消耗了

D. 黄昏不知消磨了多少

3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书声与清风里,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B. 书声与清风相应和,终生度过一段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C. 在书声与清风里,终生度过一段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D. 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答案】

1    D   

2    B   

3    C   

【解析】

1一干二净,形容一点也不剩。一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清洁、干净。后用以形容清静、纯洁。也形容为人清廉,不沾染坏习气。后多用以形容清净廉洁,品格高尚。第一处表达的是校舍干净。因此选用“一尘不染”。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无须感到惭愧。无可厚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意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第二处语境表达的是清华园里,有水有木,环境幽雅,“水木清华”四个字当得起。因此选用“当之无愧”。依依不舍,形容很留恋、十分舍不得。流连忘返,意思是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第三处语境说的是同学们来到土山的背后读书玩乐,这儿环境优美,不想离开。因此选用“流连忘返”。如雷贯耳,意思是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也形容声音巨大。振聋发聩,用来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第四处说的是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而声名大振。因此选用“如雷贯耳”。故选D项。

2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语境的主语是“我”,因此排除CD两项。否定词“不知”应当修饰“消磨”,因此排除A项。故选B项。

3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画线句中,“度过”前面的主语承前省略,是“书声”,而语境表达的主语应该是“莘莘学子”。因此排除BD两项。“终生”应该是作为状语修饰“度过”,应放在“度过”的前面。因此排除A项。故选C项。

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

最新文章
话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