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一语文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灞上①秋居(唐)马 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灞上①秋居(唐)马 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高一][语文]

2021-12-09   答题:高一语文(费老师)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灞上①秋居

(唐)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郊,为作者来京城后寓居之地。②致身:献身于国君。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傍晚时分秋风秋雨已定,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不断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

B. 颔联中“独”字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的诗人独自处在寒意包围之中,面对的只有一盏孤灯,倍感凄凉。

C. 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烘托,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烘托作者孤身一人的情景。

D. 整首诗写景,绘形绘声,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不假浮词雕饰,不作无病呻吟,题材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2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答案】

1    D   

2    ①看到秋来风雨,眼前雁群频飞而引发的乡思之情。

②在他乡异土,看到落叶归根,自己卧听滴露、寒夜独处的孤苦无依之情。

③寄身长安多时,久居荒郊,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满是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前途渺茫的无奈。   

【解析】

1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D项,“虚实相生”赏析有误。诗中没有虚实相生。故选D项。

2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诗人在秋风秋雨中,常见群飞,因而心生乡思之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诗人身在他乡,见落叶归根,寒夜自己独对孤灯,有孤苦无依之感。“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久居长安荒郊,苦于报国无门,而心生怀才不遇之感,感到前途渺茫。

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要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

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最新文章
话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