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三语文 > 阅读下面文字春天里种植自己王清铭三岁的时候...[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春天里种植自己王清铭三岁的时候...[高三][语文]

2021-12-09   答题:高三语文(李老师)

【题目】阅读下面文字

春天里种植自己

王清铭

三岁的时候,他的在一个小煤窑打工的父亲因塌方被埋在土中,撒手而去。父亲被埋葬的那天,母亲哭得声嘶力竭,他黑着脸,就是不哭。大人就对他说,你爸过世了,再也回不来了。

他不说话,只是把头摇得像风中的小草。

他不相信那个老是用宽大的手掌抚摩他,用粗硬的胡须扎他小脸蛋的父亲,会永远消逝,像一颗不发芽的种子。他跟母亲在房前的空地种过南瓜,一粒种子点下去,浇一些水,隔一段时间,就长出嫩叶,然后藤蔓爬满架子,最后结出很多很大的瓜。

他问母亲:把爸爸种植①进土里,什么时候再长出来呢?

母亲看着他明亮的眼睛,不忍心伤害一个孩子的心,就连声说:快了,快了,明年春天的时候。

于是,他经常坐在屋门前,眼望着后山,希望看到婆娑的树影里他的父亲正大步地走回家中。第二年清明节时,他跟母亲去上坟,坟上的树跟他一样高了,但他的父亲还是没有从地里长出来。

他问母亲:爸爸怎么还不长出来,是不是我们没有浇水呢?

母亲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他有点明白过来了,也哭了,眼泪把整个衣襟都弄湿了。

十三岁的时候,祸不单行,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又被一场车祸吞噬了生命,他成了孤儿。埋葬母亲的那天,天下起瓢泼大雨,但他不哭。也不再相信娘种植进土里后,会再长出来。

十三岁的孩子没有谋生能力,邻居东凑一把米,西给一捆柴,衣服破了,有人争着拿回家缝补。他和村里的孩子打架了,那些孩子回去肯定挨父母的打。谁家里煮了好东西,一定要派孩子来叫他,以至于有些孩子怀疑他是父母送给别人的兄弟。父亲就对孩子黑着脸,说:就是,就是,你以后要把他当兄弟。

十三岁的时候他在村里有了许多的兄弟姐妹,虽然村里的生活很贫困,但他的生活很幸福。

二十三岁时大学毕业,他要求分配回村里的小学任教,他的理由很简单,他要报答村人的恩情,他的学费是村里人用米和鸡蛋换来的。他的工资除了留一点生活费,全部补贴给那些交不起学费的孩子。为了报恩,他娶了村里一位大字不识一个的女子,只因为这女子的母亲把家里最后一只母鸡卖了,为他凑足了学费。

恩情似山顶的天空压在他的心头,但他瘦弱的身体不是嶙峋的山峦。有时侯,他偷偷跑到父母的坟前,让泪水漫过他孤独无助的心灵。他想到三岁时的梦想:假如父母种进土里,能够再长出来该多好啊。至少他现在不会觉得欠了村里人很多的情,这份情是一辈子都还不完的。

三十三岁的时候他决定离开家乡,想法很简单,离开这些给予他养育之恩的村人,他不想再背负这沉重的负担了。决定离开的时候,妻子骂他忘恩负义,他摇了摇头,给了这个他从来就没有爱过的女子一巴掌,然后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巴掌。一抹嘴角的血,他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四十三岁的时候他在城里当了老板,每年都拿出很多的收入交给农村教育基金会,并指定要捐给他工作过的那个乡村小学,他不留名,也拒绝记者采访。

我成为他的朋友是后来的事情了。有一次酒酣时,他说起了这段经历。我沉默了许久。然后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现在是把自己的心种植②进了生活过的那个乡村了。报恩有多种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长成大树,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得到阴凉。”

(选自《读者》2010年第8期)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选文中“他” 的人生轨迹。

      时期 ②      时期 ③回乡报恩时期 ④      时期 ⑤进城发展时期

2结合文意,理解文中加点“种植”一词的不同含义。

3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4人应当怎样报恩?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童年苦难时期 ②村人救助时期 ④离乡出走时期

2①幼年的“他”希望死去的父亲能够像种进土里的种子一样,生长复活。

②中年的“他”把自己感恩的心深深地扎根于那个养育了他的乡村,以他的方式更多的报答乡邻们的恩情。

3结构上:点题、照应上文。内容上,点明文章的主旨,深化报恩内涵。

4(1)应该心念旧恩;(2)不要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3)要目光长远。

【解析】

1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概括中“他” 的人生轨迹,答题时注意梳理文章的内容,根据文中相关的时间提示和重点句子作答。

此题可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十三岁的时候,祸不单行,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又被一场车祸吞噬了生命,他成了孤儿”“十三岁的孩子没有谋生能力,邻居东凑一把米,西给一捆柴,衣服破了,有人争着拿回家缝补”“三十三岁的时候他决定离开家乡,想法很简单,离开这些给予他养育之恩的村人,他不想再背负这沉重的负担了”补充残缺的部分。

2此题考核分析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文章词语相关联的上下文的内容,此题要求概括两个“种植”的含义。

第一个注意分析前文的内容“他跟母亲在房前的空地种过南瓜,一粒种子点下去,浇一些水,隔一段时间,就长出嫩叶,然后藤蔓爬满架子,最后结出很多很大的瓜”作答;

第二个可根据文中的句子“四十三岁的时候他在城里当了老板,每年都拿出很多的收入交给农村教育基金会,并指定要捐给他工作过的那个乡村小学,他不留名,也拒绝记者采访”“报恩有多种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长成大树,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得到阴凉”概括答题要点。

3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语段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语段的内容和语段所处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作答。

此题语段处于文章的结尾,注意结合语段中的句子“报恩有多种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长成大树,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得到阴凉”分析感恩的主题;

从结构上注意结合语段中的“种植”和标题“春天里种植自己”以及开头两段中的“种植”分析结构上照应标题和开头的作用。

4此题考核探究能力,要求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自己的看法,注意题干的要求“结合文本的内容,注意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此题注意抓住文中的句子“三十三岁的时候他决定离开家乡,想法很简单,离开这些给予他养育之恩的村人,他不想再背负这沉重的负担了”“报恩有多种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长成大树,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得到阴凉”提取探究的要点。

分析文中语段作用,答题时要结合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的作用一般为交代、充实文章的内容,深化、升华主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的作用一般为,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等;结尾,呼应前文,照应标题,卒章显志等。

最新文章
话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