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 >导游词 >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范文-(3989字)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范文-(3989字)

2024-05-04 15:12:59
浏览108 点赞28 收藏16
摘要:我们参观的景点是明孝陵。你知道明孝陵的主人是谁吗?这个人有很大的背景,我们一边走一边介绍。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机构,201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1

各位游客:游客:

我们参观的景点是明孝陵。你知道明孝陵的主人是谁吗?这个人有很大的背景,我们一边走一边介绍。

明孝陵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安徽凤阳贫困农民家庭,17岁投身皇觉寺,1352年参加元末郭子兴红巾军,1356年征服南京,1368年登基。

明孝陵建于1381年,其实明孝陵的这块土地是六朝开善寺的原址,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位于明孝陵东侧的灵谷寺,朱元璋为了夺取这块风水宝地,大兴土木从独龙阜迁往紫霞洞的南方。新寺完成后,一些风水先生又来调动是非,灵谷寺又搬到明孝陵东。

陵墓开工一年后,马皇后病死,马皇后死后称之为孝慈,陵墓于1398年朱元璋病死后埋葬,整个工程到142019年完成。

朱元璋的生活:朱元璋的生活。明太祖朱元璋(1162-1227),明朝开国皇帝。本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泸州钟离人。朱元璋从小就很穷,父母的哥哥都死于疫情,孤独无依,进入皇觉寺为僧。率兵出征,攻必克,1355年郭子兴死,被明王韩林儿封为左副元帅。1356年,领兵攻占集庆(南京),改名应天府,建江南行省,称吴国公。实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计划,积畜实力,1364年,消灭陈友谅,自称吴王,1367年,消灭张士诚,以徐达为征兵将军,举兵北伐,攻击元大都。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位称帝,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以应天为京师,是明太祖高皇帝。

明孝陵依靠紫金山,陵园依靠山势神道曲折,陵寝遵守中国建筑传统,中轴对称,红墙金,宏门巨碑,神道石刻森严肃,深远庄严。墓山封土是宝城宝顶,也就是围着墓山起墙,叫宝城。城里封土是山,叫宝顶。朱元璋开始宝城宝顶为正圆形(清代帝陵为明制,独改宝城宝顶为椭圆),开始宝城宝顶、前后卧的陵墓形制,开始了明清600多年帝王陵的先河。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机构,201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一、大金门,碑亭。

1.大金门的建筑特点和规模。

2、碑亭原有建筑形式和现有形式。

3、碑亭的俗称。

4.功德碑的介绍。

5、碑文的内容。

我们看到的是明孝陵的第一扇门大金门,当时明孝陵区从大金门两侧伸出45华里的外墙,包括紫金山整体。原来的大金门是重屋檐休息的山顶,屋顶上有黄琉璃瓦,现在屋顶和大门都没有了。只剩下城座和三座拱门。

过了大金门,我们来到了四方城市。这里原来是碑亭,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被破坏,只剩下四面墙和四张门票,每面长26.86米,就像四方的古城一样,南京人俗称四方城。四方城市的这块石碑被称为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是明成祖朱棣为朱元璋立的。碑高接近4米,上面的碑文是朱2688亲笔写的。全文有2746个字,共分为7个部分,分别记述了朱元璋的一生事迹。这块碑是南京现存最大的碑。以下载碑圣兽被称为李,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很重。当时朱棣发动政变夺取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其中之一是为朱元璋树立碑文,歌功赞德,笼络人心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的完成是142019年,这也是明孝陵工程结束的标志。

二、神道,梅花山。

1.石象路的六种神兽名称、数量和排列顺序。

2、望柱(点击即可)

3、石翁仲路上文臣、武将的名字、数量和排列顺序。

4、凌星门重建的时间。

5、孙权墓和赏梅胜地。

走过御河桥,我们来到明孝陵的神道,神道分为两段,第一段是石象路,道路两侧从东向西依次排列着狮子、凶猛、大象、骆驼、麒麟和马6种石兽,每组4只,2立2蹲。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帝王的威严凶猛是传说中的法兽,象征君王的诚实,骆驼是沙漠之舟,展示大明领域广阔,国家西域安宁的象征国泰民安,民心顺服的麒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瑞兽,象征帝王的仁德最后看到的这种动物是马,象征帝王的忠诚。神道两侧设置这些石兽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记住朱元璋的功绩,二是展示大明国力的繁荣,三是祈祷镇妖辟邪。

走石雕路,前方是神道的第二段,翁仲路。十字路口有望柱,望柱又称华表,立于陵前的神道,又称陵表。这里有指示道路的作用,从这里开始,神道开始转向正北方向。

翁仲路上有两对军事指挥官,穿着盔甲,手里拿着金吾,身的文臣两对,穿着朝服,手里拿着笙板,表情肃穆。他们分别是青年和壮年,预示着大明江山的继承人。为什么要把石头人当翁仲?原本传说翁仲是秦始皇时期着名的武将,他死后,秦始皇为了纪念他,命人铸造铜像,站在咸阳宫门外。匈奴人观看,远远看到这个铜像,以为是翁仲,害怕接近不了。之后,人们把站在寺庙宫奎和陵墓前的铜人、石人统称为翁仲。

神道的尽头,立着六柱三门的凌星门,原门在清咸丰年间的战火中被破坏,现在看到的凌星门是根据史料在2019年修复的。这是拜陵时通行的礼仪之门。位于神道翁仲路北的明孝陵凌星门,据史料报道,从清朝早期到同治年间被破坏。2019年开始复工,2019年建成开放。据考证,明孝陵凌星门与北京十三陵凌星门结构相同。恢复良好的星门西南方向,正对神道,仿木结构,三门六柱,三门并排,面宽20米以上,高7米以上。材料尽量使用原件,需要追加的石材都是从明孝陵工程原料地南京青龙山采用的。凌星门的柱子、云脚等用石材雕刻,石柱的基础和鼓石以原来的风格复活。凌星门是明孝陵引导部分的结束,象征着王尊,帝后埋葬陵寝地宫时,这扇门是必经之门,因此也被称为龙凤门。

在石象路的东侧,有一座叫梅花山的,神道围绕梅花山转弯。原来这座山是东吴时孙权的陵墓,修明孝陵时有人建议拆除这座坟墓,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个好汉,让我看看门吧,神道弯曲,正好成了明孝陵的天然屏障。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南京着名的赏梅基地。

三、金水桥、陵门、碑殿。

1、金水桥(点击即可)

2、陵门建筑的特点。

3、特别告知碑和六国文字。

4、碑殿内五块石碑的名称和内容。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金水桥,金水桥后面是明孝陵的陵寝建筑,金水桥原本有5座,面向陵宫的5座大门,清咸丰年间的战火被破坏,清代只修复了3座,桥面和桥基的石像都是明代的遗物,桥栏是清代的重建从这里开始,建筑依照中国传统,坐北朝南,中轴对称。

顺坡而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文武方门,这是陵宫的门。黄瓦,朱门,红墙,互相映衬,尽了。

展示皇家的风格。这扇门是1988年根据史料重建的门,门前在墙外的东侧,立于宣统元年,用日德意法英俄六国的文字写,内容警告游客保护孝陵。

进入文武方门,我们来到碑殿,碑殿原来是孝陵享殿前的门,门在太平天国的战火中,清同治年间把破坏的门改建成碑殿,殿内有5块碑铭,中间刻有治隆唐宋,为康熙皇帝写书,称赞朱元璋管理国家的功绩作为满清皇帝的康熙如此展示天下,一方面表示对朱元璋的尊敬和钦佩,另一方面也有。康熙执政之初,汉人不服满人统治。康熙知道,光靠满人高压政策是不行的,还得靠汉人。他一生六次南巡,五次拜访明孝陵,做三跪九敲的大礼,1699年第三次南巡陵时题治隆唐宋笼络人心。旁边的两块是干隆皇帝拜陵时问题的诗碑。后面有两块卧碑记录了康熙皇帝第一次和第三次南巡时拜访太祖陵的纪事,上面有两江总督陶岱和江南织造郎曹寅写的记录。

四、享受殿堂的遗迹。

1、享受殿堂过去和现在的用途。

2.原始规模和现在可见的景观。

这座建筑是孝陵原主要建筑享殿,也就是孝陵殿的旧地址,原汉白玉的三层须弥座台基,台基高3米,三层台基四角残留石像刺头,台基前后各踩三条。倒下放置丹王。上王是二龙戏珠,中王是日照山河,下王是天马行空的三层须弥座,其中是供奉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神位。原创殿宇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我们现在看到台基地上留下的56个巨大的石柱基,每个直径都有0.91米,看到这里就不难想象当年的享殿有多壮观。当时的孝陵殿面宽九间,深五间,屋檐靠拢殿顶,霸黄色琉璃瓦,拱门挑檐,高森严,当时的孝陵规模远大于北京十三陵明成祖的长陵享殿。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清代同治年间修复的三开间小殿,规模比以前大。

五、方城、明楼、宝城、宝顶。

1、方城明楼布局。

2.建筑的特点。

3、宝城、宝顶的规模、形状和建设特点。

4、坟墓封土的变化。

通过内红门,通过升仙桥,眼前的建筑是方城,方城是宝顶前的巨大建筑,外部用大石头和巨大的砖砌成,方城东西两侧各有八字墙,墙面四角装饰砖雕图案,这些砖雕是明代初年的代表作品。通过方城正中54级通道,正面是宝城的南墙,正面用十三层的石垒筑起来,书上写着这山明太祖坟的七个大字,据说这七个字刻在民国初年,用来回答游客的问题。

从宝城和方城之间的东西夹在南边,可以登上明楼。它原本是屋檐休息的山顶,复盖了黄色琉璃瓦的美丽建筑,破坏了清代太平天国的战火,只有四面,2019年明楼和屋顶保护工程完成,上午明楼于2019年7月正式向游客开放,展示了明代分布在全国的19处帝王陵墓的照片资料。

方城后面是宝顶,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土丘,宝顶上有树参天,下面是朱元璋马皇后埋葬的玄宫。宝城是宝顶周长约1100米的砖城。宝城宝顶的皇陵形制开创了明清五百多年皇陵的先河。只是明朝的宝顶大致是圆形的,清朝帝陵的宝顶改为椭圆形。

坟墓的封土变化:古代帝王陵墓形式大致分为几个时期:周代,封土为坟墓。秦汉时期,方上,坟墓上部为四方台,下部为四方形大基础,如霸斗形。唐朝以山为陵,陵墓的别称从此开始。宋代,小方上,与秦汉时期相似,但规模较小。元代,坟而不坟,地上没有标志。明清,宝城宝顶,围墙,山形圆丘,高于围墙,城市是宝城,圆丘是宝顶。显然是正圆,清是椭圆。陵墓之所以能够成为旅游资源,是因为它具有建筑雄伟、文物珍贵、环境优美、科研价值高、古吊等特点。

明朝自1368年建都至1644年灭亡,前后有16位皇帝,除南京明孝陵外,其馀皇陵在北京,只有建文帝朱允登没有墓。许多明代陵墓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观赏之处。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的参观将在这里结束。感谢您对我的导游工作的合作。请再次参观明孝陵

  导游词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话题推荐